在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前,党的早期组织逐渐扩大其活动范围,已有六个小组,50多个成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党得到较迅速发展,到1927年时已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近5.8万名党员。但大革命失败后,党员发展出现了唯一的一次负增长,白区党员损失殆尽。抗战胜利后至解放战争,党的方针政策赢得民心,因而又获得巨大发展,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党员人数达到448.8万名,约占当时5.42亿总人口数的0.83%。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地位的确立和巩固,队伍建设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态势,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共有党员8875.8万名。
95年来,党的阶级阶层构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建党之初,党为强调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比较注重在工人当中发展党员。到1927年五大前后,全国党员有57967人,其中工人占50.8%,农民占18.7%,在大革命失败前,工人成分在党内还是占多数的。
随着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大批农民入党使党的阶级构成发生变化。1929年工人党员降为7%,1930年7月又降为5.5%,1930年9月又下降为1.6%。这种状况至新中国成立后得以改变,到1953年时,636.9万名党员中工矿企业的工人党员从1950年的32万余人增加到了66.6万余人,约占10.5%。增幅达108%。改革开放以来,党顺应时代变迁潮流,积极吸收社会各阶层先进分子,2006年,工人占11.1%。2015年8875.8万党员中,工人734.2万名,约占8.2%。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随着中国共产党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不断提升,高学历人才和年轻人的增多成为党员结构变化的显著趋势。截至2015年底,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3932.4万名,占现有党员总数的44.30%。青年和大学生思维敏捷、勇于创新,他们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类党员的增加,使党增加了新鲜血液,有利于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女党员和少数民族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让党员队伍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截止到2015年党员年龄分布情况较为平均,其中30岁以下党员1375.2万,所占比率相对较高。
据2015年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党员主要是在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入党,改革开放以来,新社会阶层从无到有。因应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党组织逐步吸收新出现的社会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
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为其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875.8万名。其中,农牧渔民党员2602.5万 。这表明,党在基层、一线群众中仍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认同感,工农党员也始终是党员的主体力量。
95年来中国共产党饱经风霜,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必将带领13亿中国人民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